巫溪老兵刘跃和的烽火青春与和平守望
枪林弹雨仍历历在目,战友情深意难忘怀。在八一建军节之际,我们走进老兵刘跃和的家。泛黄照片中,19岁的他身着军装,眼神明亮;如今66岁的他,虽鬓角染霜,却对炮声震谷的夜晚、战友临终的呐喊记忆犹新。
年轻时的刘跃和(第二排左二)与战友的合照。记者 陈瑶/摄
1978年冬,征兵消息传至巫溪县红池坝国有农场。由知青转为农场正式职工的刘跃和,同众多热血青年一样,第一时间报名。那年,刘跃和与巫溪400多名青年一同奔赴军营。
刘跃和个人照。记者 陈瑶/摄
刘跃和回忆道,作为热血男儿,穿上军装后,心情格外激动,能成为人民解放军战士,他深感荣幸。
入伍后,刘跃和成为炮兵连的计算兵,还未参加新兵集训,就因前线命令而投入应急训练,需尽快根据侦察数据算出精准射击坐标。1979年2月,边境夜空被炮火照亮。
刘跃和说,他印象最深的是2月20号前后,那几天基本通宵亮如白昼,炮弹发射的火光、亮光,还有如雷鸣般的炮声,整晚不停。
前线环境极为艰苦,正月的山区寒风凛冽,战士们只能单衣外罩作战服,为方便行动都剃了光头,冷风直灌头皮。刘跃和介绍,那时大家都是光头,正月里只穿一件衬衫,外面套个单衣作战服,出去28天没洗漱过,脸都没洗过,更别说洗澡洗脚。我们炮兵指挥队在山上,吃饭都成问题。
艰苦环境中,战友情谊是坚强支撑。刘跃和眼含热泪回忆,1979年3月6日午后,敌人总在饭点炮击阵地,一位受伤班长被抬下火线时,用尽最后力气喊出:“弟兄们,为了保卫祖国,哪怕只剩一人,我们也要坚持到底。”在生命垂危之际,班长仍有如此气魄与境界,让大家都感动落泪。
战争锤炼的意志,是刘跃和退伍后的宝贵财富。他说:“当兵锤炼了我的意志、顽强作风、认真态度,对后来工作帮助很大,还有严密纪律和军人原则,这是常人难以达到的。”
从知青到战士,从硝烟到和平,刘跃和与众多老兵一样,将青春献给家国,把赤诚融入岁月。这个八一,向所有守护和平的老兵致敬,他们的故事,我们永记心间。
来源:巫溪发布